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新學期談素養教育

 

      108新課綱上路已進入第二年,它和九年一貫課程有哪些不同,這是學校教育必須特別重視的議題。有別於九年一貫課綱強調帶得走的能力,新課綱特別重視素養的習得,但何謂素養?

        從字面來解釋,素養可以是素質+學養,即一個人具備的特質、知識、技能與態度。從教育觀點來看,素養是培養學生在真實情境下,可以用出來的能力與態度。未來教育趨勢不再只是侷限在知識及技能,更攸關能力、價值,以及生活實踐的『素養』,要讓孩子可以獨自去面對未來世界的變化與多元需求,進而成為終身學習者,成為更好的自己。 

學校教育該怎麼做?

美國教育學者杜威(Dewey)提出的觀點很值得參考。

1、「教育即生活」

杜威認為,教育就是兒童現在生活的過程,而不是將來生活的預備。最好的教育就是「從生活中學習、從經驗中學習」。教育就是要給兒童提供保證生長或充分生活的條件。在他看來,教育不是把外面的東西強迫兒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類與生俱來的能力得以生長。由此,杜威認為,教育過程在它的自身以外無目的,教育的目的就在教育的過程之中。其實,他反對的是把從外面強加的目的作為兒童生長的目標

2、「學校即社會」

杜威認為,既然教育是一種社會生活過程,那麼學校就是社會生活的一種形式。在學校里,應該把現實的社會生活簡化到一個雛形的狀態,應該呈現兒重現在的社會生活。就「學校即社會」的具體要求來說,杜威提出,一是學校本身必須是一種社會生活,具有社會生活的全部含義;二是校內學習應該與校外學習連接起來,兩者之間應有自由的相互影響。但是,「學校即社會」並不意味著社會生活在學校里的簡單重現。杜威又認為,學校作為一種特殊的環境,應該具有3個比較重要的功能,那就是:「簡單整理所要發展的各種因素;把現存的社會風俗純化和理想化;創造一個比青少年任其自然時可能接觸的更廣闊、更美好的平衡的環境。」

3、「從做中學」

在他看來,如果兒童沒有「做」的機會,那必然會阻礙兒童的自然發展。兒童生來就有一種要做事和要工作的願望,對活動具有強烈的興趣,對此要給予特別的重視。但是,兒童所「做」的或參加的工作活動並不同於職業教育。

        因此學校的教育應與生活情境結合,教導學生實做的能力,這也符合新課綱素養教育的精神。

學校推動素養教育的的具體策略

一、型塑學習型組織

        教育的一切措施都是為了學生,行政的一切作為都是為了教學。學校團隊應以營造優質學習環境、致力改善教學為目標,提升服務品質與績效。真正的教育是所有人願意一起學習,建構學校持續學習的機 制,營造團隊合作及分享的文化,讓學校成為學習型的組織。

二、深耕課程與教學

        課程與教學是校務經營的核心,素養教育是新課綱推動的重點,建構多元與生活情境化的課程,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師素質是決定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透過成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推展適性教學,增進教師課程設計、班級經營與學生輔導等能力,以提升教學效能。

三、發展多元智慧學習

        面臨知識經濟與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學校教育須建構多元智慧的學習活動,推展終身教育的學習機制,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宏觀視野的現代化公民。 教育不僅是探索知識與技能的途徑,也是塑造人格,追尋自我生命意義的過程。建構教學輔三合一體制,協助學生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營造多元學習環境,讓每位學生獲得各種成功經驗,以協助學生自我實現。 

四、營造溫馨友善校園

        人間有情、教育有愛,教育不是萬能,但是有無限的可能。教育機會均等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學校應營造最少限制環境及提供積極性差別待遇,維護學生受教權與受教品質。以愛化礙,讓每個孩子 發現自己的存在,讓孩子樂於向上、向善學習,得到適性發展。不只把學生教成人,還要教成能發揮生命價值的人。

        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工程,教育理想因能實踐而偉大。 期盼與全體同仁一起努力,營造友善校園,培育新世代的優質人才,開創公明國小美好的未來。

參考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4v4ery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