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淺談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科技的進步,讓資訊隨手可得,學習不再侷限於學校、圖書館,只要有想學的念頭,隨時隨地都可學習。行動學習概念也因應而生,有些學校開始引進行動資訊載具,架設校園無線網路,設計課程,引領學生探索,解決問題,成為教育的新趨勢。

        John Seely Brown 提出 The Power of Pull 概念 :網路上有著所有的答案,而隨時連網意味我們不需預備或屯積知識,在我們需要學、想學的時候,就從網路上將資源拉出來,這樣的學習效果最好。

        當學生剛拿到平板電腦時,可能會充滿新鮮感,躍躍欲試,甚至迷失在茫茫網海,忘了主要學習的目的。但是只要給予適當的規範限制,等到學生使用熟練了,科技就不再成為關注焦點,學習就會成為主角。學習的過程有各種活動,小組討論或腦力激盪,拿出紙筆就很好用,要查詢資訊用筆電或平板電腦上網都可,並不是每件事都一定要用科技;讀電子書是否一定比讀紙書好 ? 應該利用手機或平板隨時學習嗎 ? 這個答案該由當事人自己決定!

        行動學習亦是蒐集眾人之智的一個方法,Google內部有一個「氧氣計畫(Project Oxygen)」,此一計畫主要是運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公司內部員工對於管理者的想法,歸納出高效領導人的運作法則。由分析結果得知Google公司的員工比較希望主管主要是以「教練式領導」來帶領他們,教練式領導的主管本身並不會干預員工的行為,會盡量讓員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他們遇到瓶頸不知道該怎麼辦時,主管也只是用引導的方式激發員工思考問題,並非直接給予答案。這種「教練式領導」和我們較常接觸的「英雄式領導」有極大的差異,英雄式領導者通常對下屬為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認為自己是專家,所有人都要聽他的指揮行動;反之,教練式領導主要在建立被領導人的信心、提供資源及建議,有點類似啦啦隊長的角色。因此一個團隊若要成功,領導人採用教練式領導原則勢必將是成功的關鍵。

        行動學習除了適用自我學習外,也很適用於團隊學習。目前網路上提供許多的協作平台、討論區、甚至許多社群網站也提供團隊合作學習的功能,許多文件也可以共享編輯。因此行動學習成為現代教育關注的焦點,值得推廣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