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樂於服務●享受服務

        最近遇到兩件事讓我感到提昇服務品質的可貴。
     
         第一件事是有一天早上家門口前停了一輛不知何許人的車子,擋住車子出口,當時正急著要上班,於是挨家挨戶詢問左鄰右舍,但都沒有人知道是誰的,只好打電話到110請求協助,接獲電話的員警很有禮貌的詢問何事,並且立刻通知轄區派出所員警到場協助。

        在警方到場前,轄區派出所已查出車主性別以及車籍所在地,並且主動打電話告知,讓我能根據這些資料去找尋可能車主,於是我依照警員提供的資料,很快的在附近住家找到車主並請其移車,排除障礙之後,我亦主動回電告知轄區派出所,感謝他們的協助。

        最難能可貴的是當日下班後的晚間,我還接到警方關切的電話,詢問早上處理的情況是否OK,警方積極主動關心的服務態度讓我印象深刻。

      第二件事是參加健康檢查的尊榮待遇。原本台中縣的公教人員並無公費健康檢查的預算,拜縣市合併之賜,如今只要超過40歲,都享有原台中市公費補助健康檢查的福利,於是近日安排一天到鄰近的綜合醫院附設高級健檢中心做檢查。

       第一次抱著惶恐的心情走進健檢中心,整潔寬敞明亮的空間,可以媲美五星級飯店,迎面而來的接待人員,親切有禮的詢問,並且立刻引導我到休息區等待。隨後有一笑容可掬的護理專員立刻接手安排健檢事宜,並且全程陪同作檢查,提供無微不至的服務,讓原本忐忑不安的心情立刻放鬆不少,完成一連串的檢查之後,心情感到相當愉快,讓我有種賓至如歸的感受。

        反思到學校經營之道,也要效法以上兩種服務精神,就是以客為尊。學校雖然是教育場所,但廣義而言也是一種服務業,因為我們服務的對象包含學生、家長、同事、還有更多的人士。提供好的服務品質,一定會讓接受服務的人留下深刻印象,對自己或學校形象都有極大的幫助。

        吳厝國小在所有同仁的努力之下,一直擁有優質的好口碑。校園環境整潔優雅,學生有禮貌,讓訪客留下很好的印象,學校老師教學認真,對學生相當照顧,深獲家長的好評。但學校規模較小,面對少子化的威脅以及大校的磁吸效應,經營實在不容易,甚至還有許多人不知道吳厝在哪裡?為了讓吳厝國小有更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學生就讀,讓我們一起來提昇服務品質,為自己加分也為吳厝加分!

2011年9月8日 星期四

快樂睡午覺



記得讀國小、國中時期,學校都規定要午睡,教室內有風紀股長緊盯著,外面甚至還有糾察人員巡邏,因此大家都乖乖睡覺,不敢把頭抬起來。曾經有一段時間,上級規定不能強迫學生睡午覺,據說是有民眾反應學校強迫學生午睡有礙健康,因此許多學校紛紛取消午睡,讓學生做自己的事,只要不吵到他人就好。


    午睡到底會不會影響健康?根據醫生的說法,適宜的午睡時間以1530分鐘最適當,可以補充下午的精神和體力,若是睡超過,反而會不舒服,甚至影響到晚上的睡眠,因此中午小睡片刻應該是好的。但是要注意在國小階段,因為教室空間的限制,只能讓學生在桌上趴著睡,尤其剛吃完午餐,如果立刻要求學生午睡,反而容易造成消化不良,因此建議午睡時間距離用餐完畢能間隔約半小時,睡午覺前讓孩子能看看書,做些靜態活動,效果會更好。

    有些孩子剛開始不習慣睡午覺,強迫其入睡似乎不太人道,教師要藉機會教導孩子認識午睡的重要性,鼓勵在午休時間閉目養神或靜坐,讓他慢慢習慣在午休時間靜心休息,不妨礙他人午休,時日一久,孩子應該也能養成午睡的習慣。

    國小階段的孩子需要充足的睡眠,才能幫助身體成長。但是隨著社會環境改變及家長期望等諸多因素,有許多孩子放學後還要補習、學才藝,加上學校的課業,通常都要過十點才能睡,隔天還要早起上學,睡眠通常不足,如果能在中午時間稍作休息,儲備能量,對於下午的學習一定會有很大幫助。老師如果能在午休時間陪著孩子一起稍作休息,效果會更佳。

    吳厝國小從這學期開始,推動睡午覺活動,午休時間一到,校園靜悄悄,留下來課業輔導的孩子也要睡午覺,大家一起休息,讓下午更有活力!

「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讓我們一起來快樂睡午覺!

2011年9月3日 星期六

孩子常被體罰 當心認知功能受損

    體罰適當性的議題一直缺乏實證的研究,大家都本著經驗與學理論戰,這篇報導可以提供大家參考!


本文取自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sep/3/today-health3.htm
文/柯俊銘

當孩子不聽話或搗蛋時,您會如何處理?一份不久前發表在國外「社會發展期刊」的報告指出,孩子若常被體罰,大腦認知功能恐會受到傷害,導致學習能力下降,值得家長與學校老師的注意。
這項研究由加拿大麥基爾大學心理系的教授Victoria Talwar博士所主持,他和美國多倫多大學及明尼蘇達大學的學者合作,針對63名西非5至6歲的學童進行追蹤調查,目的在瞭解體罰對孩子的心智功能會造成什麼影響。
參與該研究的學童分別屬於兩所私校,一所學校只要孩子犯錯就體罰,方式有打手心或屁股、敲頭、掌嘴與捏臉頰;另一所學校則禁止體罰,以隔離、口頭訓誡、暫停遊戲或休息等方式。
另外,每位學童的家庭背景也類似,幾乎都住在市區,家長普遍是公務員、專業人士和商人,社經地位相當,且在訪談過程中,均同意校方使用體罰。
所有孩子起初都被安排心理測驗,內容以評估「執行功能」為主。「執行功能」涵蓋邏輯推理、抽象思考、計畫擬定、延宕滿足等能力是由大腦的額葉所掌管。
研究發現,兩所學校幼稚園的孩子,測驗分數並無顯著差異;但同樣是就讀小學一年級,「被體罰管教」的孩子的成績要比「未被體罰」的同儕遜色許多。進一步統計也發現,涉及理解與表達能力的語文智商,被體罰者的表現也比較差。
研究者表示,過去探討體罰的文獻受限於倫理規範,很難以實驗操弄進行驗證,但這份報告採「準實驗」的設計,意即在自然的情境下取得數據,所得結果極具參考價值。
研究者強調體罰當下,看似有效且沒有副作用,但若長期如此,孩子不僅無法將應遵循的規則內化,培養問題解決能力,且偏差行為也會因缺乏自制而變本加厲。
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著想,建議管教應儘量避免體罰,平時給予肯定、鼓勵,只要對他們多付出一點耐心,相信彼此的互動會更順心。(作者為公職臨床心理師)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落實品德教育 責無旁貸

本文取自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http://epaper.naer.edu.tw/index.php?edm_no=23&content_no=574&preview
文 / 吳清山 院長

八月中旬英國爆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暴亂,主因歸咎於孩子「自私自利,欠缺父親管教、缺乏學校紀律、無功受祿、不負責任卻享有權力」,首相卡麥隆(David Cameron)率政府展開對抗「道德淪喪」之戰,以挽救日漸沉淪的道德危機。
英國發生暴亂,不一定會發生在臺灣;但是我們當引以為誡,避免臺灣有類似事件發生,否則社會將會付出更大的成本。
英美國家近年來相當重視教育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尤其是學生學科成就測驗表現,常常作為學校獎懲及相關教育人員(例如:教育行政首長、校長、教師等)續聘與否之參據,如此過份強調學生測驗分數,不僅造成考試領導教學,而且也倍受質疑,被認為無法有效培育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
英國經過這次暴動之後,首相感受到教育不能只重視學生知識學習,品德的涵養與陶冶更是重要,必須對青少年投入更多的心力在品德教育上,才能避免未來發生類似社會動亂的不幸事件。
其實,社會的不安與動亂,絕對與人的品德具有密切關係。一個人從小不守紀律、不負責任、自私自利,很難奢望他會做出對社會有利或有貢獻的事情,有時甚至還做出危害社會、傷天害理的情事,時有所聞。因此,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建立孩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負責任態度、願意幫助別人,實為教育的重要課題。
當前國內部份家長過於重視考試分數、迷信明星學校,認為孩子只要把書讀好,考試得高分才是最重要的,導致孩子心中只有分數高低,其他做人處事服務等都是次要的,對孩子未來發展是福或是禍,實難定論。
即使孩子每次都得滿分、全校第一名,就能保證將來飛黃騰達嗎?事實未必盡然,這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只會讀書,卻不知人間俗事,未來發展了了,大有人在。
孩子的發展,不只是知識而已,對人和做事的態度更是重要,這些都必須從生活教育和品德教育中力行實踐,才能見到效果;讓孩子體認到品德的重要性,而且能夠潔身自愛、重視公共利益和社會責任,才是教育重要課題。
孩子有好品德和好學識,是我們所樂見的;有好品德而學歷不高,至少能安分守己,不會做壞事;倘若一個人沒品德有學歷、或沒品德亦無學歷,那真是相當可怕,對社會可能造成的危害,實在很難想像。
品德是孩子一生最珍貴的重要資產,人人關心孩子的品德、家家關心孩子的品德、校校關心孩子的品德,相信我們就能培養出有品德的孩子,這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