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從公開課與觀課,談教師精進教學。

     
       近年來的教育改革重點,強調教師專業的提昇。而教師的專業該如何認定?參考學者的研究,Parkay與Stanford(2000)認為一位專業教師除了應具備基本的知識與能力之外,還應有反省與問題解決的能力,才足以勝任教育的工作,而基本知識包括:1.了解自我與學生的知識(knowledge of self and students);2.學科專門知識(knowledge of subject matter);3.教育理論與研究的知識(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research)。基本能力則包括:1.教學技巧(teaching skills and techniques);2.人際溝通的技巧(interpersonal skills)。Kennedy和Barnes(1994)則指出教師的專業能力除了一般的學科知識、教學技巧之外,教師的信念、價值、角色認同與自省能力,均為教師專業能力的一部份。歸納而言,教師除了必須具備專門的學科知識,教育學知識,還需要教學與班級經營的能力,這有賴教學現場的實務經驗累積。

        提昇教學能力,通常靠教師自己的研習進修、摸索嘗試、省思改進,所需時日較久。透過教學觀察與專業對談,較能觀察他人的教學的優缺點,找到自己教學的盲點,快速提昇教學的效能。近幾年,公開課與觀課成為教育當局推動的重點,正是著眼於此。
     
        公開課可簡單分成三種類型:教學觀摩、教學演示、教師同儕的增能成長等三類,早期的公開課以教學觀摩為主,教學者必須用心準備,呈現精彩的教學技巧與內容,成為教師觀摩學習的對象,但被批評為與教學現場實況脫節。其後開始引進輔導團到校進行教學演示,提供新的教學型態或新進教學技法,來增進教師教學知能,但受限於資源不足,通常難以普及。近期的公開課則以教師同儕的相互觀課為主,教師在課程教學的安排設計,必須透過觀課前會談讓觀察者知悉,才能避免走馬看花,不知教學者用意。觀察者更需要在觀課時記錄,並於觀課後與教學者會談,簡稱議課,提供教學者善意的建言,讓教學者改進教學,逐步提昇教學帶領的能力。

        臺中市推動公開課與觀課始於新式校務評鑑開辦,全市所有教師都必須在一個學年度公開課一次,觀課四次。因為上級公文的規定,學校推動教師公開課與觀課,教師大致都能配合。但隨著新式校務評鑑的停辦,部分教師開始對公開課有了抗拒,認為於法無據,不能強迫教師,希望學校能暫停此措施,等到上級有正式公文要求再辦理。但上級只來了一紙停辦校務評鑑的公文,對於公開課與觀課隻字未提,倒讓學校在推動此措施時,遭遇了一些阻力。
 
       公開課與觀課其實不難,但台灣教育長期以來未建立公開課與觀課的制度與文化,教師就算配合辦理公開課與觀課,未能感受到成長的助益,反而覺得增加負擔,這是抗拒最大的原因。因此有必要對於公開課與觀課的精神與內涵,讓教師更為知悉,政府當局也應建立制度,讓公開課與觀課成為常態,當教師熟悉了公開課與觀課,教師議課的文化於焉建立,教學精進,教師的專業才能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