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9日 星期四

樹林間的寶庫


     
        公明國小每到週三上午都會有一部行動書車,緩緩駛進校園,停駐在校園的樹林中間,張開雙翼,放下階梯,展現五顏六色的圖書,吸引小朋友前來借閱,這就是臺中市文化局葫蘆墩文化中心的圖書巡迴車。
     
        只見書車工作人員架好桌子,擺上筆電,接好無線網路,一座行動圖書館立刻展開。公明國小的孩子,只要看見書車來到,都會很喜歡前往瀏覽,找尋自己喜愛的圖書。有的小朋友一次借閱十本,因為書車一週只來一次,所以都把握機會多借幾本,等待下週書車再來的時候,再返還圖書,借閱新的書籍。有的小朋友則會就地翻閱,在書車的附近找個角落就閱讀起來,享受樹林間閱讀的悠閒滋味。
     
        學校離公立圖書館較遠,大部分小朋友只能在學校圖書館借閱圖書,但學校藏書畢竟有限,有了行動書車到校,小朋友可以看到許多新書,拓展閱讀的視野。而且葫蘆墩文化中心的圖書巡迴車,真正作到圖書館的功能,可以憑公立圖書證借閱,還可以甲地借、乙地還,還可預約取書,真正做到便利借閱,方便流通的功能。
     
         為了鼓勵小朋友多閱讀,圖書車還辦理了「借閱集點活動」、「越讀越有趣-借書抽禮券活動」、「借閱排行榜」等許多活動,獎品很豐富,更吸引許多小朋友踴躍借閱圖書。每到週三上午,學校的圖書室志工阿姨,都納悶怎麼圖書室的生意不好了?喔!原來小朋友都被圖書巡迴車搶走了。

         近幾年由於行動電子載具的發達,許多人都擁有手機、平板電腦,隨時都可以上網看資訊,可說是資訊隨手得,網路任交友。但便利的網路環境,也帶來許多隱憂,許多人每天看臉書,卻很少看紙本書,不僅傷害視力健康,也讓國內閱讀書本的人口因此日漸下降。

        學齡的兒童是學習力最旺盛的階段,透過大量的書本閱讀,可以擴充孩子的知識領域,提昇孩子的的人文素養,還可以提昇語文寫作的能力,對日後升學考試的題目理解與作文能力大有助益。因此我們要善用圖書館的資源,多鼓勵閱讀,建立孩童閱讀的習慣。更要多宣傳行動書車的寶庫,讓小朋友親近書車、愛上閱讀,閱讀的種子才能在心靈扎根成長,形成孩子一輩子受用不盡的資產。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活力公明、友善校園

     
        公明國小近二年,校舍改建,新設遊戲器材,校園環境的綠美化,為學校帶來新的氣象。新穎的校舍建築,宏偉的碉堡入口,綠意盎然的校園中庭,寬闊的運動場空間,讓整個學校充滿了新的活力。

        最近學校為改善中庭及東棟校舍後方裸露的土地,向環保局申請經費綠美化,新種的草皮與植栽,經過數週的細心澆灌照料,開始茂盛成長,顯得生機盎然。綠草如茵的草坪,展現青春活力的氣息。

        國小學齡的兒童最活潑好動,為了讓小朋友舒展身心,鍛鍊體能,公明國小同仁積極辦理各式體育活動,推行運動存摺就是其中一項,小朋友只要累積跳繩的次數及跑步的圈數,達到標準就可以獲得獎勵。活動推行以後,只見下課時間,校園各個角落,有許多小朋友交互跳繩,運動場及球場,也有許多小朋友慢跑競逐,歡笑聲不絕於耳。而學校的社團活動更是多采多姿,有曲棍球、直排輪、軟式棒球,扯鈴、跆拳道等運動性社團,還有直笛隊、烏克麗麗等音樂性社團。學校操場每到放學後時段,社團陸續展開,加上到校運動及跳舞的社區民眾,讓整個校園熱鬧滾滾,洋溢健康活力。

        除了健康促進以外,公明國小也一直致力於營造友善校園。公明國小的願景是:尊重關懷、知足感恩、主動探索、樂在學習。『尊重關懷』是學校推動願景的首要工作,因此學校特別重視品格教育,透過本位課程設計與宣導活動,學校老師利用晨光導師時間,指導孩童品格閱讀、讀經,升旗時間由學生擔綱演出品格小劇場,更藉由生活教育與體驗活動,教導學生尊重他人、關懷弱勢。公明兒童在友善的校園氛圍中成長,個個充滿笑容,歡喜上學。
最近學校剛接受完友善校園的訪視,獲得『優等』學校的榮譽,正代表公明國小朝向友善校園的努力,獲得外界的肯定。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女士說過:『養育一個孩子,需要動員全村的力量』,友善校園除了學校的努力外,更需要社區人士的參與,才能讓孩子在健康友善的環境中長大。教育是人類的希望工程,兒童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為營造『活力公明、友善校園』,讓我們一同攜手努力。

2015年10月1日 星期四

友善校園評鑑後有感


       最近關於教育部統合視導及各式各樣的評鑑,造成學校教師過多的行政壓力,影響到教師正常教學,在教師節前夕引爆話題。許多縣市的首長與教育局長官,出面疾呼停止統合視導,減少評鑑,還給教師教學空間,使得這個長期存在的問題開始受到重視。

        教育部為了有效監督各級政府的教育作為,以統合視導的成績來決定給各縣市的補助款,使得各縣市政府教育局無不使盡渾身解數,為了爭取好成績,配合教育部的要求,而製造了許多的報表,要求學校填報,舉辦了許多的研習,要求教師參與,規定了許多宣導活動,要求學校舉辦,推出了許多的評鑑,來檢視學校的執行績效。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事,教育部是上級單位,本來就負有監督考核下級單位的權力。但當過度之後,造成了反彈效應,也讓身在基層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反思,這難道是我們要的教育成效?

        於是宜蘭縣首先發難,緊接著臺中市,繼而桃園市都開始表態拒絕教育部的統合視導,基隆市長更宣布停止行之多年的校務評鑑,讓教師減少行政業務,能更專心教學。

       教育部更早在八月時聲稱送給教師節四項大禮,教育部次長表示,學校行政壓力主要有4項來源:訪視評鑑、會議研習、公文文書、活動競賽等,因此決定從4方向減量。
第一減量禮 「訪視評鑑減量」:105年中央統合視導指標將再精簡30%。
第二減量禮 「會議研習減量」:改數位化以減量,相關調訓研習優先於寒暑假辦理為原則。
第三減量禮 「公文調查減量」:避免重複調查,建置基礎資訊資料庫,蒐集例行資料。
第四減量禮 「學校承辦活動減量」:除優先協助學校加置臨時支援人力,若為大型活動朝委
                       託專責單位辦理方向研議。

        縱使教育部有誠意減輕教師的行政負擔,但還是難免讓人覺得口惠而實不至,無法令人放心,才有後續各縣市政府行動抵制教育部統合視導的現象發生。

        評鑑在學校端的執行成效,一直受到很大的質疑。有許多人認為勞民傷財,只是資料的製造與堆積,無助於教學。有些人則認為只是表面效度,無法真正瞭解實質內涵。但若就評鑑的精神來看,組織就像人類的身體,評鑑就猶如身體檢查,組織運行一定時間後需要透過檢查,才能發覺組織的毛病,及早對症下藥,或透過方法改善,預防更嚴重的症狀發生。評鑑雖然會造成行政負擔,但若完全捨棄評鑑,是否能有效的檢視組織運作及教學的成效,不禁令人懷疑。

       評鑑又可分形成性評鑑及總結性評鑑兩種方式,通常上級視導觀看的是總結性的評鑑,因為形成性評鑑必須在過程當中隨時參與視導,太過耗費時間人力。總結性評鑑則只要事先告知訪視日期,等到日期到達時再一次性訪視,最節省時間人力。但最為人詬病的也是總結性評鑑,因為通常為了因應評鑑,同仁必須加班整理資料,印製許多的圖文報表,裝到資料夾以供訪視委員檢視,但評鑑過後卻少有追蹤檢討改進,資料檔案往往豎諸高閣,不僅佔據空間,更是不符合環保節能減碳的要求。

       其實評鑑要有效,應該改變總結性的一次式評鑑,教育局可透過經常性的視導,瞭解學校運作的情況。例如:友善校園評鑑,教育局長官到校時應該就能瞭解學校的氣氛是否友善,而不用讓委員觀看一堆資料來評估學校是否有做到指標向度。在資訊網路的時代,教育當局應該建置學校資料庫系統,規範學校定期填報,若有資料需求,則到網站檢索資料,而非隨時要求學校承辦人員即時提供資料,此舉不僅造成行政教師很大的壓力,且嚴重影響到教學。教學部分則可透過建置全國學生學力診斷系統(目前國教院已進行中),以掌握各校學生學習的程度狀況,但還是要因地制宜,不能以都會的標準苛責偏鄉地區成績的低落。

        校務評鑑要能真正檢視學校校務經營狀況,還是要透過平常性的視導,瞭解學校教學是否正常化,校園是否維護妥當,教育當局定期透過網站系統瞭解學校各項活動填報的成果,並以網站呈現的數據來評估,會比一次性的到校評鑑,來得更加真實有意義。


延伸閱讀:葉丙成:教育部,請正視評鑑對基層教育的傷害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教師的責任與價值

     
        最近教師工時議題,經過媒體的報導,爭論得沸沸揚揚,究竟教師是否適用工時,到目前未有定論。
     
        事情起源於宜蘭縣教師職業工會提起團體協商,宜蘭縣教育處代表校長接受協調,協商結果定案公布後,引發很大的反彈效應。在協商條文中最引起爭議的有兩條,一是明訂教師每日上班工時為8小時,寒暑假到校兩天,二是協商結果只適用於會員。基於學校校長身份,負學校領導管理職責,個人相當關注此議題,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自從工會法修訂允許教師加入工會後,教師工會已是教師團體繼教師會後,另一個合法性的組織。工會有勞動三權,團結權、集體協商權,與爭議權,而教師組工會僅開放兩權,即團結權、集體協商權,不開放爭議權,是避免教師罷工,影響到學生的受教權。目前已有部分縣市的教師工會啟動團體協商權,與學校雇主協商有關教師的權益與勞動條件。
     
        到底教師是算公務人員或是勞工?是這次事件最大的爭議點。若以公務人員服務法來看,公校教師受到許多的規範,例如不可兼職,需利益迴避,福利待遇比照公務人員,正式教師加入公保,都很接近公務人員狀態。但工會法允許教師組成工會,認可教師為勞工。因此目前教師是具有雙重身份。
        
        學校本就有相關辦法來定義上班時間及差勤管理,不明確定義每日上班工時,是因為教學及學生輔導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常可能超出基本工時也可能低於基本工時。現行制度是超過下班時間的額外加班,都可以申請補休,並不會讓教師的權益受損。因此工時這個議題應該打住,一旦設限每日工時,社會大眾擔心教師是否下班後不接家長電話,可能影響到教師形象,不可不慎。
     
        再談到教師的責任,自古以來華人社會對教師就相當得尊崇,有所謂:『天地君親師』的地位,有『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的期待。教師除了專業學科教學知能外,在國中小階段的教師更負有輔導與管教的責任。雖然如此,但教師責任也不可無限上綱,教師也需有個人不被打擾的時間,需要家長與學生的體諒,但當學生有需要老師協助的地方,教師應該責無旁貸的幫忙學生。
     
        民主社會總是會有多元的聲音,為了孩子的教育,也為了社會的和諧,有賴學校、教師,家長,三方的溝通協調取得共識,共同為營造優質的學習環境而努力,這才是社會國家之福。

2015年6月22日 星期一

公明有情,教育有感

       
        時間過得真快,剛辦完國小部第47屆與幼兒園第30屆的畢業典禮,學期又已近尾聲。這一年來我們共同努力,交出了一張漂亮的成績單。學生在各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現,對外競賽屢獲佳績,校園氣氛和諧,社區家長對學校肯定。感謝公明所有的教職同仁、家長會與志工隊伙伴,公明有您們真好。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學校的氣氛,僅就記憶所及與大家分享。文章提到作者到一所學校親職講座,在演講之前與學校校長、主任及教師閒聊,大家不約而同感嘆現今教育環境評鑑過多,許多老師都忙於應付行政業務,而無法專心於教學,對接任行政工作也避之唯恐不及,而教育單位最常用評鑑來決定一個學校辦學的好壞。作者於是就這個話題與該所學校成員討論,若不透過評鑑,要怎樣才能評估一所學校的好壞。最後得到一個簡單的結論:資深教師是否願意承擔與領導。當學校資深的教師願意多承擔,不會將難做的行政的職務丟給剛任教職的新進教師;願意接手難帶的班級,不會推給新手教師,且願意教導資淺新進的老師,這樣的學校就是一所好的學校。
    
          對這樣的結論我深感認同。一個友善互助的校園,資深教師願意付出與承擔,用他的經驗與人脈基礎扛起行政重責,對整個學校運作較為有利。較資深的教師若願意負責難帶的高年級,也比較容易避免教室失控的情況。菜鳥老師、非正式聘僱的短期教師負責較容易帶的中、低年級,是比較容易「從做中學」,資淺老師在正向互助的環境中,也會更快地學習成長。
    
          接任公明一年來,我深刻感受到公明和諧正向的氛圍:人事主任辦理了幾場慶生會活動與文康聯誼活動,不分正職或代理,不分教師或職工,大家都能雨露均沾,一起共享,這在他校很難做到。在學校行政事務上,我也看到幾位資深主任與組長總是以身作則,克盡職責,辦好每一場活動,完成每一件專案業務。在班級經營與教學上,我也看到許多資深教師同仁,不畏懼帶高年級,願意指導新進同仁,成為年輕教師的最佳榜樣。在公明,資深同仁是學校最穩定的力量,毋庸置疑。因此我很感恩能在這麼好的學校服務,有這麼好的工作伙伴,大家一起為教育努力。

          大環境一直改變,但不變的是我們對教育價值的堅持。我一直很喜歡福祿貝爾說過的一句話:『教育無它,愛與榜樣而已』。相信只要我們願意付出,教育就充滿希望。

2015年5月7日 星期四

主動探索,樂在學習~談翻轉教學

     
       新一波的教育潮流,強調教學的翻轉,從傳統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模式,翻轉成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的教學型態,為的就是提昇教學的成效,真正幫助學生的學習。其實,自從教育改革以來,教學的成效一直都是被關注的焦點,每隔幾年總有新的教學型態推出,從九年一貫課程開始,小班教學實驗計畫,台北縣的開放教育,建構式教學法,以及後來開放的的實驗教育,學習共同體,都是近二十年教育改革推出的產物。

        教學模式隨然不斷推陳出新,但基本精神一直都還是存在,只是換了個新名詞,也或許已經融入教師教學的課堂,不再特別強調。就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為例,傳統的版書教學,現今已經被單槍投影取代,幾乎每位老師在課堂上都會使用投影設備來輔助教學,因此沒有人會再強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因為它已經成為自然不過的事情。再拿翻轉教室為例,如今因為資訊科技的進步,資訊取得相當容易,對教師的教學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尤其在高等教育的課堂,學生對於學習的內容,都能自己找資料學習,教師若以傳統式的照本宣科,一定不能吸引學生的專心,而必須改變教學型態,以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合作學習,再以報告或論文的方式,安排學生發表,才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動機,幫助到學生的學習。教師的角色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輔助者。因此翻轉教學有必要為大家所知道。

      近幾年隨著線上影片的興起,網路影片如雨後春筍大量爆發,透過網路觀看影片與上傳影片分享變得相當容易。有些老師會以YOUTUBE上的影片為教材,在課堂播放,加深學習的概念。更進一步的教師則是開始錄製線上課程,放在網路提供學生學習。如今線上教學課程已渭然成風,許多國外知名大學都已開始把大學課程搬到網路,開放學生選讀,並且認可學分。國內的知名大學,例如台大,也開始推動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量線上開放課程),中文翻譯成『磨課師』,鼓勵教授錄製教學影片放到網路,提供大眾學習。

       在國民教育階段,受到升學主義的影響,教學型態還是以不斷考試,反覆式的練習型態為教學主流,為的是讓學生熟練答題,提昇考試成績。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然提昇了學生的升學率,但不諱言的是,卻可能阻斷學生思索的空間與自主學習的動機。因此,我們必須深思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幫助孩子全人發展,發揮生命潛能。未來全球化的競爭也不再是文憑至上,良好學習動機與正確態度才是孩子一輩子的資產。新的翻轉教學模式是一個契機,希望大家能關注,幫助每個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天空,主動探索,樂在學習。

2015年2月25日 星期三

攜手為教育打拚,一起向前行

       
        農曆新年假期剛過,緊接著開學之日,校園馬上恢復平日的喧囂熱鬧,看到孩子歡欣上學的表情,假期症候群也一掃而空,精神抖擻準備迎接新學期的挑戰。
        今年的寒假雖有大約一個月的假期,但時間倏忽即過,感覺特別短,許多行政同仁都有這樣的感覺。可能是因為假期當中學校安排了許多的活動,有高雄醫學院大學生到校辦理的科學育樂營,還有僑泰高中生到校辦理的餐旅小達人育樂營,更有許多社團活動穿插期間。還有在寒假當中進行的工程招標,教室搬遷,心苗教室的籌備,讓部分行政同仁在寒假期間,仍然相當忙碌,無法有充分時間安排旅遊,享受度假,我要在此感謝同仁的辛勞付出。
         新的學期一開始即進入第三週,除了延續103學年度校務經營方向外,另加強以下重點工作。

1.確立學校本位課程計畫,發展學校亮點課程。

2.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落實協作平台分享文化。

3.運用多元策略,加強推動閱讀,提昇圖書室圖書借閱率,營造書香校園。

4.結合學校願景,積極推動品格教育,形塑友善校園。

5.重視校園安全,定期檢視環境設施,排除危險因子,防範於未然。

6.校園綠美化,增加校園綠地空間,校園空間藝術化,打造優質校園。

        教育工作雖然看似單純,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教育的任務與責任也一直在加重。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期待,教育當局對學校的績效要求,都是與日俱增,也是我們需要嚴肅面對的課題。因此,學校的每位教職成員,都是相當重要,您們對學校的向心,願意為教育工作投入,才能讓公明國小發光發熱,永續發展,讓我們攜手為教育打拚,一起向前行。

2015年1月14日 星期三

幸福公明,逐夢踏實

   

        來到公明服務,倏忽已近半年,很快得融入公明這個大家庭。公明國小溫馨和諧,教職同仁對學校都很有感情,願意為學校教育投入,克盡職責,大家相處融洽,就像一家人。小朋友活潑有禮貌,愛整潔,守秩序,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可圈可點。公明社區總體營造有成,有許多的志工與家長犧牲奉獻,盡心維護這個社區與學校,讓公明成為一個幸福的所在。
       這學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務平穩發展,回頭檢視學期初所公布的校務推動重點目標,也已陸續達成。
在加強學校行銷方面。
  • 學校網站內容即時更新,行事曆、校史沿革及榮譽榜更新,都已達成。
  • 成立公明國小粉絲團,連結親師溝通橋樑,已成立,也確實達到最佳的親師互動。
  • 增加教育局網站校園活動報導,這學期我們已累積達82篇,實在是不簡單。
  • 校刊改版成為『公明新苗』,強化學校榮譽事蹟報導與學生優秀作品呈現。
在學校環境改善充實方面
  • 東棟校舍連結各樓層採光罩完成
  • 新申請兒童遊戲器材建置完成
  • 北棟川堂重新油漆粉刷。
  • 校園環境空間美化,陸續增加。
  • 西棟校舍已獲核定補強改善經費。
        這一學期,我們推動學校願景的建立,匯集同仁的智慧,發展出『尊重關懷,知足感恩,主動探索,樂在學習』的願景。空有願景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實際的作為,才能讓願景成真。下學期教務處會規劃學校的本位課程計畫與大家討論,還需要各位老師集思廣,在品格與學習教育方面多加著墨,研擬一些具體作法,落實在晨光導師時間與彈性課程,逐步讓公明的孩子成為知書達禮的好兒童。
        時代一直在轉變,新的知識不斷產生,各種教學模式一直推陳出新,教育必須與時俱進,教學需要創新,才能帶給孩子幸福。有人說傳統教育-是用過去的知識,教育現代的孩子,去適應未來的生活。誠然,幾千年來都是如此。但資訊科技的進展與民主化的多元社會,已經讓現代孩子廣泛獲得資訊,他們的知識更可能超越您我。現代的教育已不能再仰賴標準化的考試教學,更需要關注的是個別化的差異,發掘學生的潛能,引導學生能自主學習,探尋生命的各種可能。
        教育是一項神聖的工作,更是人類的希望工程,在這歲末年終時刻,期勉大家一同為教育努力,也為公明開創新局。

祝 羊年吉祥,萬事如意!